【新聞晨報2月11日消息 邱儷華/楊眉】本周五是馬年元宵節(jié),又正逢西方情人節(jié),當晚19:30,新聞晨報以及翔宇教育集團將邀史依弘、蔡正仁兩位京昆名家,在上海商城劇院為讀者送上一臺京昆大戲——“晨醉京韻”之《元宵情人奇雙會》免費公益演出。演出前,兩位名家接受專訪,聽說觀眾報名踴躍早已滿場,兩位藝術(shù)家也頗為感動:“這一夜,只為回饋觀眾”。
一場公益演出可以吸引多少新觀眾?史依弘說:“我這兩年也進行了比較多的商業(yè)、市場嘗試,從2011年《鎖麟囊》開始,3年了,我發(fā)現(xiàn)身邊多了很多觀眾,來自大江南北,我們走到哪里,他們會跟著你走,非常忠實,這跟我們走市場是有關(guān)系的,這樣的演出的確在培育觀眾。”蔡正仁說,自己也很好奇,這場充滿時尚意味的經(jīng)典之約會吸引多少新觀眾:“也有很多人問我,你們?yōu)槭裁床毁u票,是不是沒有人來看?其實不是的,主要是作為演員,要有回饋觀眾的意識。這場公益演出,是情感交流的契機。”
這次“晨醉京韻”特別設(shè)置一家兩代人、“兩對情侶”共同來看戲的門檻,也意味著很多年輕人將第一次走進京昆劇場。史依弘說:“很多觀眾對于走進戲曲劇場是羞怯的。不要認為京昆門檻很高,它是一個你進來就會懂的東西,連外國人都懂。我們?nèi)庋莩龆际侨痉g,老外沒有障礙,中國人更沒有。其實不用懂唱腔,琢磨那么深,你進來覺得好看就可以。”她說自己11歲登臺,就是覺得京劇有趣,“小孩子不懂戲詞,但沒關(guān)系,等你有閱歷了,就可以體味京劇的魅力。”
蔡正仁也坦承自己12歲登臺時的懵懂:“當時我連昆曲也沒聽見過,只問了老師一個問題,‘是不是跟京劇一樣可以穿龍袍’,老師說是,我就學了,就這么簡單。”
史依弘演出劇照(該圖與本文無關(guān))
[知道多一點]
《奇雙會》:梅派代表 高級喜劇
《奇雙會》又名《販馬記》,源自徽調(diào)吹腔,在清代中葉已是流傳甚廣的演出劇目,后由京劇藝人傳唱至今,在北京京班,習稱《奇雙會》,四大名旦皆常演唱。上世紀20年代,俞振飛將此劇帶回南方,與傳字輩昆班演員以《販馬記》劇名公演于上海,使該劇成了京劇、昆劇均久演不衰的經(jīng)典劇目。
俞振飛曾和京劇名家梅蘭芳、程硯秋、張君秋、李玉茹、梅葆玖等合作過《奇雙會》,曾撰文說到:昆劇的歷史比京劇久遠,不過《奇雙會》卻是京劇先有。根據(jù)記載,這出戲發(fā)源于徽班。上世紀50年代以后,梅先生把這出戲作為主要的保留劇目之一,對這出戲從劇本到表演又作了幅度不小的加工,已使之成為梅派代表作之一。此次《奇雙會》,史依弘是張洵澎所教,張洵澎是學自言慧珠,而言慧珠這出戲是梅蘭芳親授;而合作的蔡正仁更是扎扎實實從俞振飛一字一音的傳授,梅派與俞派正宗的路子,重現(xiàn)于元宵當晚的舞臺上,很是稀罕。
該劇故事細膩感人,通過《哭監(jiān)》、《寫狀》、《三拉》、《團圓》等三折重頭戲,著重表現(xiàn)父女、夫妻、姐弟、翁婿在平反冤獄的過程中休戚相關(guān)的深厚感情,充滿人情味。俞振飛說,這出看似容易的《奇雙會》很不好演,難就難在不容易演得有格調(diào),而這類喜劇如果把格調(diào)演低了,是不會有分量的。這出戲以溫情、關(guān)愛、憐恤為主軸,而滿了嬉鬧開懷的劇場效果,這樣的喜劇,在戲曲中鳳毛麟角,堪稱少有的高級喜劇。
相關(guān)新聞:
“文武昆亂”史依弘
http://epaper.dfdaily.com/dfzb/html/2013-09/12/content_815416.htm